最近,小编追完了自己最喜欢的作家之一池井户润所写的《飞上天空的轮胎》这本书。里面写到了「希望汽车」对产品缺陷进行瞒报,就算是造成一位母亲的死亡事故依旧将责任推脱到中小企业赤松货运的身上,作为公司社长赤松为了寻求正义、保护好员工让受害者家属看清事实真相,以蝼蚁之躯迎战「希望汽车」这一庞然大物。这里就说到了企业责任的重要性,而对产品安全的注重更是重中之重,忽视产品安全往往会造成很多家庭的悲剧。
对于新能源汽车安全也始终都是其的根本所在,从《2021麦肯锡汽车消费者洞察》报告显示,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中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程度已经越来越高,在新能源汽车安全方面,消费者的意识也不断提高,对于车身安全和电池安全的顾虑不减反增。那么如何才能证明车辆的安全性能,并让购车的消费者使用放心呢?这就不得不提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C-IASI,毕竟它采用了中国史上最严苛的评测标准。C-NCAP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负责运营,测评内容包括车辆的乘员保护(含碰撞试验、鞭打试验)、行人保护、主动安全(含车辆自动紧急制动系统等测试)三大部分,旨在为消费者提供全面、客观的车辆安全信息,已经成为“汽车安全”的代名词。
在众多测评车型中,汉作为比亚迪推出的新能源旗舰车型,其测评结果不负所望,用实力佐证了它安全领先的地位。比亚迪汉不仅获得C-NCAP五星安全认证,还以高分通关C-IASI测试,是首款获得“双优安全认证”的新能源轿车。
我们知道当车辆遭遇碰撞事故时,车辆对车内人员的安全保护至关重要,C-IASI车内乘员安全指数测评包含正面25%偏置碰撞、侧面碰撞、车顶强度、座椅/头枕四项试验,汉在四项细分测试中均获得了优秀(G)。
正面25%偏置碰撞是一种死伤率极高的事故形态,在日常碰撞事故中占比近15%,也是C-IASI几大测试中难度最高的一个。在正面25%偏置碰撞试验中,汉的前安全气囊和侧气帘全部正常弹出,两者相互配合承载了假人头部因碰撞产生的作用力,全方位保护驾乘人员。同时,坚固且完整的车身确保了内部乘员舱变形远小于优秀(G)限值要求,轮辋在坚固的乘员舱挤压下,碎裂吸能,避免对乘员舱对的侵入。
在专家看来,汉EV车身结构在碰撞安全上体现了“软硬结合”,前舱充分吸能、乘员舱充分支撑,车身材质同样如此。该软的地方不能硬,比如前面的溃缩吸能区域,需要最大程度吸收碰撞带来的冲击;而该硬的地方比如乘员舱,一定要有足够的强度来维持结构的稳定性。汉采用框架笼式结构,主要特点就是中间“硬”,两头“软”,确保了乘员舱在碰撞中依旧能保持较完整的结构。
同样,在乘员保护方面,汉全系标配了11个安全气囊,能够多方位为驾乘人员提供防撞保护;在电池安全方面,汉搭载的刀片电池通过了行业公认最为严苛的针刺测试,将“自燃”从新能源汽车字典中彻底抹掉,且通过了46吨满载重卡碾压试验,保证了电池结构的稳定性。此外,汉的电池包在布局上与车身之间有一段距离,能保证更好地吸能,有效地把电池包保护起来。
写在最后:
作为重要的出行工具,汽车的安全性能一直都是消费者最看重的。作为中国新能源旗舰轿车,汉EV高分通关C-IASI测试在意料之中,比亚迪汉基于“全面均衡领先、全生命周期安全”的产品开发理念打造,从被动安全、主动安全、电池安全三方面一同发力,打造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标杆。这正如比亚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所言“安全,才是一辆电动汽车最大的豪华”。这也势必将对电动车安全起到积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并进一步加速新能源汽车替代传统燃油车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