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车市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我们是认真的!

扫一扫

关注我们

中华文化迈入新潮代 汽车圈顺势而动紧随潮流
发布时间:2021.06.02 来源:车市风景线 人气:0

在曹县未火之前,这个地处山东省西南部的县城大家可能都没听说过,说来也让人诧异,曹县当初主要的产业就是生产棺材和寿服,主要是出口到日本,到今天,曹县已经生产了日本90%的棺材。但是2020年的一场疫情让商品出口遭受严重冲击,而之前发展起来的戏服产业也因为很多影视制作的暂停而陷入停摆。


在内忧外患之下,曹县却另辟蹊径将眼光放在了汉服的设计和制作上,通过这种“亚文化”的出圈赢得了更大的消费市场。在汉服风的推动下,“亚文化”的表现形式也变得越来越多元化,国潮风也开始逐步盛行起来。从小众的汉服延伸到国潮的大众化审美,这个转变背后的原因或者是内在推动力是什么?实则为中国的全面崛起,和在全球化浪潮中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中国人的自信起来了,自然也会在文化层面上体现出来。


中美贸易战的全面打响,加上新冠疫情的不期而至,虽然给中国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也让国人看到了中国在处理突发事件时沉着冷静和有条不紊。中国在加入WTO之后,以发展经济为主,由原本的盈利低、工时长、污染重的代加工向着全产业链方向发展,在技术创新的战略指引下,中国逐步摆脱了低端制造业的局限,全面进入经济双循环模式。通过国家政策的引导和多年来国人的勤奋付出与不懈努力,中国迎来了经济上的腾飞,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也愈发具有影响力,全面展现出大国的强大国力。


同时,在外部环境变得日趋复杂、艰巨的状况下,需要国人团结一致,发扬出不惧挫折、勇往直前的中华精神。所以,我们不难发现在文化层面上,中华的审美元素体现得越来越多,将中国古韵和时尚潮流相互结合,演化出了当下流行的国潮风。从故宫文创到敦煌周边,从李宁到小米,国潮这一新颖有趣的文化符号快速吸引了年轻群体的目光。举一个例子,在影视制作行业,万达影业最先采用了金碧辉煌式的开场片头,而现在变成水滴滴落荷叶,幻化为水墨画的中国风效果。



目前,国潮的概念正在不断地深入人心,甚至辐射到了各行各业当中,在传统的美妆、化妆品、鞋服和食品外,还多了数码、影视,以及大宗消费商品汽车。许多年轻一代的消费者对“新国潮”汽车的期待,可并不只是一个满足日常代步需求的工具,而是一种文化元素的体现和身份的认同感。就如一位95后大学生所言:“无论古今中外,每一代消费者购车都是那一代人表达自己态度的一种方式。” 许多汽车企业正通过多种方式抓住国潮红利,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由“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

国潮风

从汽车行业发展来看,与5年前相比,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关注度上涨了52%。在这背后,“自主品牌智能汽车”的关注度持续提升,成为自主品牌热度上扬的关键因素。不难看出,国潮时代的全面开启和持续升华,与更高的产品科技含量息息相关。“国潮”吸引消费者不再仅仅依靠情感吸引,更多时候靠的是科技创新带来的体验升级。有了科技内核的国潮变得更加持久,契合大国崛起背景下的国人文化自信、产业科技自主和国家经济自强。


当前,自主品牌汽车赶上了国货光芒的好势头。新一代消费者更崇尚新国潮体验,这一切都为自主品牌带来了发展新机遇。长城、荣威、比亚迪等自主品牌在设计、技术、智能化等方面都实现了飞跃式发展,并借助国潮将产品助推了一波。在展现国潮文化方面,长城汽车的想法比较丰富,为此,品牌旗下车型哈弗H6还推出了国潮版车型。这款新车融合了绣春刀、松竹、龙、凤、中式六方窗棂等诸多元素,设计创新极具创意备受青睐,而这也是对传统文化复兴的一个诠释。


同样,比亚迪也始终都坚持以中华文化来打造国潮产品,从车型矩阵的命名就能清晰感受到“秦、唐、宋、元、汉”中国的历朝历代成为了车型的名称。在设计方面,比亚迪将中国文化元素融入其中,比如前脸演化于中国神话中的龙脸,内饰设计借鉴中国古建筑群的对称式品字布局等等,比亚迪借势国潮打造重塑汽车文化内涵的方式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国潮

写在最后:

中国的强势崛起,使我们从文化输入向着文化输出形成转变,而国潮风就是良好的传播媒介和手段。年轻人是消费的核心增长动力,也是国潮的核心用户群。中国品牌车企通过这阵“春风”,让车型产品与中国文化有序调和,赢得了广大年轻消费者的追捧。国潮并非只是一个讨巧的营销手段,而是品牌自立,产品自强,走出中国特色的时代需要。